- 常务理事单位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为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由芜湖市财政局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1999年12月15日,公司名称由“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公司名称由“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001年1月,“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6月,公司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2008年3月1日召开的股东会决议,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1年,2000年改制。改制后,五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农机行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06年以来,五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全力提升研发能力与制造水平,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并先后收购浙江飞碟汽车和山东拖拉机厂,现已形成农用车、汽车、电动三轮车、环卫装备、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六大产业,总资产105亿元,员工14000人,是中国机械工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
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重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是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唯一指定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 -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国际汽车城毗邻江浙两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总体规划由德国AS&P公司承担设计,规划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汽车贸易区、汽车研发区、汽车制造区、安亭新镇区、赛车区、汽车教育区等功能区。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19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95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173人,博士研究生4629人;有专任教师2978名,其中教授72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3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49个国家重点学科点,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863”高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2005年申请发明专利1049项,发表国际国内论文133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69篇,EI收录论文2951篇;2006年科研经费达11.84亿元。2004~2006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9项。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36个二级类;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和电工电子等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生命科学和集成电路等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3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8门;2001年和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97项。2003~2006年,共有544人次的本科生获得国际级各类奖励48项、国家级各类奖励165项。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研发体系,是以上海总部为主导,联动英国、南京等地分中心,集成优势资源的创新体系,在统一的产品开发流程—GVDP的指引下,为自主品牌发展保驾护航。技术中心作为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产品研发的承担主体,负责五大平台、数十款车型产品、以及一系列动力总成产品的全过程自主研发工作。 上海技术中心位于安亭,由上海汽车投资47亿元建设技术中心新址,占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完成,最终目标是具备安全、车辆动力学、热能、结构、振动噪声、电子电气、造型、样车试制、动力总成、燃料电池发动机、新能源动力联调、控制集成开发等多个试验室完整开发能力的硬件建设。其下属的捷能公司,是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为主要工作的研发团队,与技术中心一体化运作。 -
万向集团公司
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从鲁冠球以4000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万向是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创建于1946年,全球拥有员工9万人,2019年收入超过260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潍柴是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在全球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六大业务板块,分子公司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9支股票。 -
蔚来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蔚来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于2014年11月成立。蔚来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经过六年多的发展,蔚来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之一,并于2018年9月12日在美国纽交所(“NYSE”)上市。 蔚来专注于核心技术的正向研发,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及已公开专利申请4000多件,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电机、电控、电池包、智能网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的独立研发体系。蔚来在上海、合肥、北京、圣何塞、慕尼黑以及牛津等地设立了研发与生产机构,并建设了完备的销售服务体系,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用户。 蔚来已推出三款高性能智能电动车型,分别是智能电动旗舰SUV ES8、智能电动全能SUV ES6和智能电动轿跑SUV EC6。2021年1月9日,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7正式上市,并将于2022年一季度开启交付。截至2021年3月31日,蔚来已累计向用户交付95701台智能电动汽车。 在提供领先的智能电动技术体验之外,蔚来还建立了完整的创新服务模式,包括蔚来能源NIO Power、蔚来服务NIO Service、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电池灵活升级和蔚来官方二手车NIO Certified,实现了蔚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 蔚来采用直销模式,以NIO App作为用户体验和服务的统一接口,通过蔚来中心NIO House、蔚来空间NIO Space、蔚来用户专属电台NIO Radio、蔚来原创生活方式品牌NIO Life等线上线下触点,创造一个以车为起点,分享欢乐、共同成长的用户社区。